css选择符是什么

css选择符是什么

每一条css样式定义由两部分组成,形式如下: 选择器{样式},在{}之前的部分就是“选择器”,也称为选择符。 “选择器”指明了{}中的“样式”的作用对象,也就是“样式”作用于网页中的哪些元素

常用的选择器:

(一)元素选择符

  1. E(某个元素,如p)

  2. id(使用id,如#idName)

  3. class(使用class,如.myclass)

  4. 通配符:*

(二)关系选择符

  1. 包含选择符:E F(E所有的F包含子代,孙代,子子孙孙等等)

  2. 子选择符:E>F(与包含不同的是,子选择符仅限于子代)

  3. 相邻选择符:E+F(和E相邻的F,相隔一个都不算)

  4. 兄弟选择符:E~F(和E同级的F的算)

(三)属性选择符:

  1. E[att](E中带有某个att属性的元素)

  2. E[att="val"] (E中带有att且值为val的元素)

  3. E[att~="val"] (E中包含att属性,中存在val值)

  4. E[att^="val"] (E中att属性值以val开头的元素)

  5. E[att$="val"] (E中att属性值为以val结尾的元素)

  6. E[att*="val"] (E中att属性值为包含val字符的元素)

  7. E[att|=="val"] (E中att属性值为val 或者是val-连接的字符串)

(推荐学习:CSS视频教程

(四)伪类选择符

(基于元素某种特性定义的类,伪类通俗点就你不需要再自己定义class,直接使用即可)

  1. E:link (a元素没有被访问时)

  2. E:visited (a元素已经被访问了)

  3. E:hover (鼠标悬浮在元素时)

  4. E:active (鼠标点击到释放时)

  5. E:focus (元素成为输入焦点时)

  6. E:lang(fr) (匹配使用特殊语言)

  7. E:not(s) (匹配没有s样式的元素E)

  8. E:root (匹配E的根元素)

  9. E:first-child (匹配父元素第一个子元素E)

  10. E:last-child(css3) (匹配父元素的最后一个子元素E)

  11. E:only-child(匹配父元素仅有的元素E)

  12. E:nth-child(n)(匹配父元素第n个子元素E)

  13. E:nth-last-child(n)(匹配父元素倒数第n个子元素E)

  14. E:first-of-type(匹配同类型第一个同级兄弟元素E)

  15. E:empty(匹配没有任何子元素(包括text节点)的E)

  16. E:checked:(匹配处于选中状态的元素E,input的radio与checkbox)

  17. E:enabled :(匹配处于可用状态的元素E)

  18. E:disabled: (匹配处于不可以状态的元素E)

  19. E:target: (匹配相关url执行的E元素)

(五)伪对象选择符

  1. E:first-letter (首字下沉)

  2. E:first-line (第一行样式)

  3. E:before (设置在对象前(依据对象树的逻辑结构)发生的内容。用来和content属性一起使用,并且必须定义content属性)

  4. E:after (设置在对象后(依据对象树的逻辑结构)发生的内容。用来和content属性一起使用,并且必须定义content属性)

  5. E::placeholder (设置input占位符的样式)

  6. E::selection (设置文本被选择时的样式)

更多CSS相关技术文章,请访问CSS3答疑栏目进行学习!

以上就是css选择符是什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0133技术站其它相关文章!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0133技术站首页 » CSS3 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