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ython形参打包与解包小技巧分享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Python形参打包与解包小技巧分享,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Python中的函数调用与c++不同的是将this指针直接作为self当作第一个形参进行处理,从而将静态函数与实例方法的调用形式统一了起来。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可以通过传递函数的地址、函数的形参的方式将所有函数(包括静态函数、类实例函数)的调用用统一的方式表达出来,方便统一接口和抽象。

待传递的2个函数如下:

 class Operation: @staticmethod def close_buy(): """ :return: """ print("test event") print(Operation.i) Operation.i += 1 def exp(self, para=1): try: self.j = 0 print("exp") print(self.j) self.j += para print(self.j)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__str__()) 

如上述代码中的两个方法,都想通过函数地址、函数参数的形式进行传递,方便统一调用接口。调用形式如下

 def func_exec(call, para): """ 调用函数 :param call: 函数指针 :param para: 参数元组 :return: """ return call(*para)

此时确保para是多个实参组成的元组即可。通过*将元组打散成多个单独的参数。

而传递的调用方式也很简单,如下所示:

 func_exec(Operation.close_buy,tuple()) func_exec(Operation.exp,(Operation(),3))

func_exec(Operation.exp,(Operation(),3))中的第二个参数为一个元组,由一个对象实例和一个整形参数组成。对象实例此处用的是新建的一个对象,在别处也可用self将当前对象传递进去。从而实现了特殊对象实例函数的传递。

看一些Python api全程经常会碰到如下代码:

 p = Process(target=f, args=('bob',))

这里其实有一个单个参数打包成元组的技巧。比如上面的'bob'是一个字符串做为函数的参数,如果直接强制类型转换成tuple,如tuple(‘bol')会将字符串转换了元组也即('b','o'),明显与预期的不符合,而如果就写成(‘bob')是不会转换成元组的,参数仍然是一个字符串类型,而加了一个”,”之后就确保将其转换成了一个元组。

所以,以后看见许多函数参数中带个多余的”,”,千万不要以为这个逗号是多余的啊,少不得呢,人家那么写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总结

1、散态传递参数

 func(*arg)

2、打包传递参数

 func( arg=tuple()) { func_exe(*arg) }

注意实际函数调用时对参数进行解包。

3、单个参数打包元组

 args=('bob',)

以上就是关于Python形参打包与解包小技巧分享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0133技术站其它相关文章!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0133技术站首页 » 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