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变量及简单数据类型应用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中的变量及简单数据类型应用,简单的数据类型包括字符串和数字,更多详细内容,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前言: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Python中的变量命名规则和简单数据类型的应用,简单的数据类型包括字符串和数字等,文中还附有代码以及相应的运行结果辅助理解。

一、变量

变量的命名规则:

  • 1.变量名只能包含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且数字不能打头。
  • 2.变量名不能包含空格,但可使用下划线来分隔其中的单词。
  • 3.不要将Python关键字和函数名用作变量名。

Python中的关键字如下图所示:

Python中的内置函数如下图所示:

  • 4.变量名应既简短又具有描述性,即读者可以通过变量的名称知道其用途。
  • 5.慎用小写字母l和大写字母O,因为它们可能被人错看成数字1和0。
  • 6.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写字母。

上面的命名规则中,1—3条是必须遵守的,否则程序会报错,4—6条是为了让程序有更好的可读性,也应当遵守。
在PyCharm中,我们如果要修改多个相同变量的名称,可将光标置于这个变量后,然后按下Alt + J 键,每按一次,会多选一个,选择完后直接输入想要重新命名的名称即可。

二、字符串

字符串就是一系列字符,在Python中,用引号括起来的都是字符串,引号可以是单引号,也可以是双引号。这样的话,如果字符串本身就有单(双)引号,在使用时用双(单)引号括起来所有的内容。

1.使用方法修改字符串的大小写

  • title() —— 以首字母大写的方式显示每个单词。
  • upper() —— 将字符串改为全部大写。
  • lower() —— 将字符串改为全部小写。

以上三个方法的应用代码如下:

msg="HeLlO woRlD!" print('1.原字符输出:' + msg) print('2.title()后输出:' + msg.title()) print('3.upper()后输出:' + msg.upper()) print('4.lower()后输出:' + msg.lower())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方法是Python可对数据执行的操作,在上面例子中以msg.title()为例,msg后面的点让Python对变量msg执行方法title()指定的操作。每个方法后面都跟着一对括号,这是因为方法通常需要额外的信息来完成其工作,而这种信息是在括号内提供的。函数title()不需要额外的信息,因此它后面的括号是空的。

2.在字符串中添加空白

在字符串中添加空白主要有空格、制表符\t和换行符\n。
空格一般是在两个字符串拼接的时候使用,使用 + 即可拼接字符串、空格以及另外的字符串。

例子如下:

first_name="kobe" last_name="bryant"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面的例子是制表符\t和换行符\n的应用:

print("1. Languages:\tPython\tJava\tC")
print("2. Languages:\nPython\nJava\nC")
print("3. Languages:\t\nPython\t\nJava\t\nC")
print("4. Languages:\n\tPython\n\tJava\n\tC")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面的例子可知,如果要使输出既有换行又有制表符缩进,应使用 \n\t 而不是 \t\n 。

3.删除空白

空白很重要,因为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两个字符串是否相同,如果空白是用户不小心输入的,那么删除多余的空白是必要的。

  • lstrip() —— 删除字符串开头空白。
  • rstrip() —— 删除字符串末尾空白。
  • strip() —— 删除字符串两端空白。

下面是删除空白的一个例子:

msg=" Space " print("1.原字符串输出:\n"+msg) print("2.lstrip()后输出:\n"+msg.lstrip()) print("3.rstrip()后输出:\n"+msg.rstrip()) print("4.strip()后输出:\n"+msg.strip())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虽然1和3,2和4看起来输出结果相同,但是1比3右侧多一个空格,2比4右侧多一个空格。

三、数字

在编程当中,经常使用数字来记录游戏得分、表示可视化数据、存储Web应用信息等,Python根据数字的用法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它们。

1.整数

整数的应用比较简单,直接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

print(4+2) print(4-2) print(4*2) print(4/2) print(4**2) #两个*代表乘方运算 print(4+2*2) print((4+2)*2)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可以把参与运算的数存在变量中,再通过变量进行计算,结果也是一样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Python中的运算次序仍然是先乘除后加减,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括号来修改运算次序,让Python按照指定的次序执行运算。

2.浮点数

浮点数的运算与整数的运算类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包含的小数位数可能是不确定的,仍然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理解。

print(0.2+0.2) print(0.4+0.2) print(0.4-0.2) print(0.4*0.2) print(0.4/0.2)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输出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数位数是不确定的,所有语言都存在这种问题,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现阶段忽略多余的小数位数即可。

3.使用函数str()避免类型错误

函数str()的作用是让Python将非字符串值表示为字符串,以避免类型错误。

先来举一个例子:

a=4 b=2 print('a+b = '+(a+b))

上面代码的运行结果如下图:

错误类型是"can only concatenate str (not “int”) to str",即只能将字符串(不是“int”)连接到字符串,不能将整型连接到字符串,因此要调用函数str()将整型数据转换为字符串再进行连接。
再用上面整数进行加减乘除的例子,使输出更加清楚。

a=4 b=2 print('a = '+str(a)+'; b = '+str(b)) print('a+b = '+str(a+b)) print('a-b = '+str(a-b)) print('a*b = '+str(a*b)) print('a/b = '+str(a/b)) print('a^b = '+str(a**b))#两个*代表乘方运算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Python 之禅

输入如下代码:

import this 

输出的结果如下:

以上这些输出就是“Python 之禅”,也是Python的重要理念,是我们在学习Python的过程中需要融会贯通的。

总结:

以上就是Python中变量和简单数据类型应用的所有内容了,应记住本文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在后面的编程中会用到,尤其是str()的使用,这对字符串与整数的连接至关重要。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中的变量及简单数据类型应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中变量和数据类型内容请搜索0133技术站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0133技术站!

以上就是Python中的变量及简单数据类型应用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0133技术站其它相关文章!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0133技术站首页 » python